小学音乐课要把审美因素贯穿音乐课的全过程
发布时间:2015-04-09 11:15:42 浏览次数:
小学音乐课要把审美因素贯穿音乐课的全过程
 
湖口县第二小学   戢红苹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强大呼声,把艺术教育摆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同其它学科相比较,音乐教育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特征。究竟通过怎样的音乐教学过程,能更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状态、价值意向,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 通过新课改教育教学实践,我就如何实施音乐审美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在教学《美丽的夏牧场》这一课时,我用了一个这样的导入形式,师:“你们知道周杰伦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知道”。师:“你们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生答:“唱歌的,歌星”,接下来我一一问了成龙和姚明,最后问道:“你们认识戢红苹吗”?学生犹豫了,我提醒到:“首先,她是一位女士,其次她是一位音乐老师……”这时有很多学生说: “老师,是你……”
学生们的兴致很高,紧接着我播放了图片新疆特产、乐器和舞蹈,让他们猜猜这是我们国家的哪个民族,再让他们学学新疆特有的舞蹈动作,学生们立刻对新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很自然的就导出了本课要学习的歌曲,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二、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四小天鹅》欣赏教学,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讲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会说那巫婆很坏,还有的说,公主很可怜,还有的说她们被王子救了之后很开心。于是我又让学生在《四小天鹅》的钢琴乐曲下来做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情景表演,学生在游戏表演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三、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四、课堂上注意细节
一节好的音乐课要在课堂上处处体现审美,教师的耳朵要敏锐。比如:教学中有时需要让全体学生起立时应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弄响后面的凳子,在为歌曲选择伴奏时应注意调高要符合学生的音域,音响的音量要适中,音响的音质要清楚,如果音响开得太大或音质模糊那再美的音乐也找不到美了。
五、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
如果一首好听的歌曲因教师钢琴伴奏不熟而导致学生唱的过程中常常中断,那美从何谈起呢?所以,教师应勤练琴,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其次教师的范唱应能够感染学生,教师唱的优美、好听,学生被你的歌声打动自然有学习这首歌曲的欲望,再就是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指挥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时应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充满情感的形象在感情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目的。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但愿我们的音乐教师能共同努力,把音乐教学工作做得更完善,让学生的未来更美好。